一、班级基本情况
幼儿主要存在常规和自理问题。班内幼儿大部分语言表达能力较好,能够简单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整体语言理解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较一般,有待提高;常规与上月相比有较大进步,上课可以做到基本安坐,有序排队接水;大动作较好,多数幼儿大运动目标基本完成,例如:套圈、单手过肩抛球、双脚跳等;社交上,幼儿被动社交较多,不会主动分享,玩游戏时对其他幼儿的关注度较低,仍需老师进一步的干预与引导。
二、行为表现
班内新升级幼儿已经升到班级一段时间后仍不认识班内小朋友,班内其他幼儿对新升级的幼儿关注度也较低;班内有小朋友没来,也不知道是谁没来无法说出其名字;组织活动玩游戏时对其他小朋友关注较低,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物里;不能主动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食物;其他小朋友或者老师主动打招呼也不理睬;幼儿的社交方式错误不能进行正确社交。
三、干预实施的过程
1.通过点名环节,提高关注其他人名字的意识
在上课时,老师会将点名环节进行丰富和变化,形式先为老师来点名,后面逐渐让小朋友来进行点名。提升幼儿对自己名字以及班级小朋友的名字的注意。
2.通过游戏提高对其他幼儿的关注度
通过玩游戏《找朋友》来提高幼儿对其他幼儿的关注,《找朋友》游戏的基本玩法:
(1)第一个阶段:音乐响起,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圆圈走,音乐停止,老师会说“找××老师/小朋友”,找到对应的老师或小朋友要握手或者拥抱。这个过程中国,会先让小朋友增强对老师的注意。然后在说小朋友的名字,增加对其他小朋友的注意。
(2)第二个阶段:老师会发放一些关于动物以及动物喜爱吃的食物的卡片贴到幼儿的身上,音乐响起时小朋友们手拉手围着圆圈走一走,当音乐停下来小朋友就要找到对应的小朋友身上贴的卡片,例如:老虎吃肉,兔子吃胡萝卜,熊猫吃竹子等。可以提高幼儿对其他小朋友的关注度以及增加幼儿对分类概念的理解。
3.在小组一日流程活动中引导幼儿对其他幼儿的关注度
老师可以在一日流程活动中不断穿插问题,例如有幼儿在跳圈时可以问其他幼儿谁在跳圈,或者玩游戏时有小朋友被淘汰了问问是谁被抓住了,逐步增加幼儿对其他小朋友的关注度。
4.取得家长配合,家园一致
老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做到家园一致。将班级幼儿的名字告知家长,家长可以回到家,给孩子不断输入,比如“你在什么班级呀”-苗苗班、苗苗班会有很多小朋友,有××、××等,前期先将班内的小朋友名字描述给孩子。一段时间后家长可以询问幼儿班内幼儿都有谁,比如苗苗班有谁呀?、今天谁没来等等的问题。
5、及时强化
当孩子能正确表达时,老师或者家长一定及时强化孩子,增强幼儿对其他幼儿的关注度。
四、干预结果分析
经过近一个月的干预,班级幼儿对其他幼儿的关注度有所提升,部分幼儿可以主动关注其他幼儿并主动表达其名字,后期还需要继续干预。